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语境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话语建构路径探究

    李红梅;

    语境与话语本质联系在一起,提升话语的有效性需要从语境的维度加以探究。语境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话语之间互相建构,是一种共生互变的逻辑关系。当前一定程度上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建构与语境不匹配的现象。通过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建立平等的言说方式,提高话语艺术等途径,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话语的实效性。

    2025年04期 v.38;No.13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符号互动与民族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空间实践

    周茜茜;

    网络空间愈来愈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所和必要途径。借助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探讨基于文化符号的网络空间民族互动模式与其发挥的社会效应,从而得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进路。符号互动促进民族交融,文化符号在呈现与展演的过程中产生“刺激”,经由各路主体的“解释”形成其基本意义,而不同的解释又造就不同“反应”。网络互动在民族用户公共话语权建构、文化符号挖掘与民族情感激发方面产生效益,可通过深入挖掘民族符号内涵,鼓励民族用户积极向外输出中国形象,从多方面、深层次唤醒各族同胞的集体文化记忆,实现民族情感的认同领悟。

    2025年04期 v.38;No.13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地方·民族文化研究

  • 共同所见: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昭通民族民间舞蹈研究

    罗夏梓平;陈蛟龙;

    千百年来,昭通各民族共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得该区域的民族民间舞蹈蕴含着共同的文化逻辑。其表现出祭祀舞蹈、劳动生产舞蹈、节日习俗舞蹈、“史诗”舞蹈四种类型,呈现出共同的“人与自然”“人与灵魂”的思想观念,表现出日常生产劳动、历史风俗与舞蹈共同的关系,承载着与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脉络。

    2025年04期 v.38;No.137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花腰傣古歌谣探析

    阚海娟;

    云南新平县地处巍巍哀牢山脉中段东麓,其民间流传的古歌谣包括创世歌、祭祀歌、迁徙歌、劳动歌、习俗歌、苦歌、情歌等内容,真实反映花腰傣人民的生产生活、社会风貌和文化礼俗。它内容博杂,语言质朴,擅长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抒情言志。

    2025年04期 v.38;No.137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黔桂苗族神话母题研究

    游天梅;

    苗族神话是远古苗族社会生活的映射,凝聚着远古苗族历史、生活经验、民族精神,是一部活态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包罗万象、诡谲瑰丽。文章以黔东南、桂西北苗族神话为研究范畴,以基本元素或单元——“母题”为切入点,洞察黔桂地区苗族各类神话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轨迹。追溯苗族各类神话母题的源头,剖析黔桂地区苗族神话母题的性质、内涵。旨在挖掘黔桂地区苗族神话母题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先人经验,以发掘神话叙事中所隐含的文化密码和价值观。

    2025年04期 v.38;No.137 21-2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瑶族迁徙的历史与中华文化认同

    樊宝芳;韦飞欧;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复杂迁徙过程的国际性民族,关于瑶族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从瑶族迁徙历史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民族传说的梳理,发现瑶族在思想上与中央王朝“天下一家”的理念契合,行动上基于对汉文化的认同,逐渐形成成熟的民族文化,并实现身份建构。瑶族在迁徙过程中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不断深化认同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同时,瑶族不断南迁的历史,加快了中华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天然催化剂。迁徙到海外的瑶族则在坚守民族精神的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2025年04期 v.38;No.137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国际传播中国家形象构建的平民化叙事策略——以“滇西小哥”为例

    沙思思;李姝;

    云南省美食类短视频博主“滇西小哥”以真实、生动的个人视角,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面貌和文化传承,在外网屡获好评,向世界塑造和呈现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中国形象。她独特的叙事风格为国际传播中构建国家形象提供了新的叙事策略——平民化叙事策略。“滇西小哥”的实践表明平民化叙事策略能够拉近与目标受众的心理距离,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2025年04期 v.38;No.137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边疆史地研究

  • 文山地区清代所建书院研究

    张小雨;郑啟福;

    自唐朝起,中国便出现了书院这一特殊的教育机构和学术交流场所,其创办主体大体可分为:官方设置、民间学者与富户商人筹办、地方官员带头捐款与民合办三种,但三者都是有专人负责进行教学,供人读书、讲学的地方,地位和作用类似于今日学校。清朝对文山地区的统治和管理,相较前朝更为深入,完成了改土归流,时任地方官,出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传播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普及儒学、发展教育、选拔人才之目的,在文山地区设置了诸多书院。这些书院逐渐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如制定了教学人员聘用标准、机构管理条例、书院教学方案、学生奖励机制等,同时建设了一批配套设施,为本地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当时文山地区的文化建设、风俗转变、基层治理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5年04期 v.38;No.137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20世纪初滇越铁路海关管理规则化的引入实践研究

    罗钰涵;

    19世纪中晚期,东南亚的柬埔寨、越南、老挝相继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为了最大化地掠夺中国资源,扩大势力范围,法国企图通过修建滇越铁路来控制中国西南地区。随着滇越铁路建成通车,海关关税成为中法两国政府博弈的焦点,法国现代海关规则化管理的引入,使滇越铁路海关税收纳入中法共管的经营管理体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铁路的近代化发展;通过大量滇越铁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发现,滇越铁路海关规则化引入开启了近代中国海关管理的制度化,客观上有效遏制了官僚集团的走私和偷逃税款,促进了云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5年04期 v.38;No.137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王有德生平考证

    黄晶晶;

    王有德为中共早期党员,与同时代的思想巨匠、革命先驱相比虽非佼佼杰出者,但其特殊的经历对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工人运动史有一定的价值,其“普通”的身份更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如何在社会层面传播、渗透,从而影响普通人的思想与生命轨迹。普通人的思想、选择同样形塑了一时代之社会思想,并构成一时代社会思想之基石,在这一意义上,对“普通”的王有德的研究似不无意义。本文采用各类党史资料对王有德生平进行考证,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王有德以及相关历史命题提供更为坚实的资料。

    2025年04期 v.38;No.137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文学·语言研究

  • 归乡与民族志——论李朝德《草木青山》中的云南书写

    曾根深;

    《草木青山》是云南重要的散文作家李朝德的代表作品。李朝德书写了流散在现代城市的“文化浪子”之乡愁,表现了现代人身体离乡与精神归乡的矛盾处境。与此同时,作为一名边地作家,他以“地方性知识”观照云南各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在“知性”的陈述中建构了一个地方性与民族性相互交融的新时代云南形象,形成了民族志风格的书写方式。

    2025年04期 v.38;No.137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论黔东苗语比较结构的认知模式及类型学特征

    张成;

    比较结构是比较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义表达来实现比较的重要手段。文章重点考察黔东苗语比较结构的结构及语义关系,探索比较辖域的认知体现及其类型学特征。认为黔东苗语比较结构的形式很丰富,可以通过词汇的语义和语境来投射出比较信息。比较结构与认知有密切联系,是信息投射的重要手段,为类比、隐喻与概念化整合提供了源动力。中国境内的大部分语言中,比较结构普遍存在,比较基准具有显赫性,出现在句子前面,具有类型学上的共性特征。

    2025年04期 v.38;No.137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青苗话le44与白苗话li44的功能及语法化差异

    侯文甫;杨欣怡;

    青苗话le~(44)和白苗话li~(44)同源,都能用作名物化助词、定语助词、状语助词、补语助词和程度助词,但le~(44)还具有假设条件助词、话题助词以及语气助词的用法。le~(44)和li~(44)产生于方言土语分化之前,均经历了“名物化标记>定语标记/状语标记/补语标记/程度标记”的语法化历程,但le~(44)还兼具“名物化标记>语气助词;名物化标记>话题标记>假设条件标记”的演变路径。le~(44)和li~(44)的同源异化是苗语方言土语演变和分化的一个表现,是语言接触产生的结果。

    2025年04期 v.38;No.137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基于物性结构的壮语复合名词语义探究

    陆汉薇;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本研究基于物性结构理论,深入剖析了壮语复合名词的语义关系。我们发现,壮语复合名词的构成角色可分为四种类型;形式角色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施成角色揭示了名词所指事物的来源与成因,具体包括来源、创造和因果三种关系;功用角色可分为“直接功用”和“间接功用”,并细化为“功能行为类”和“功能事件类”。

    2025年04期 v.38;No.137 82-8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高等教育研究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舆情治理的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

    李恺;胡闰喆;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创造的先进文化形态,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社会治理理念,推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舆情治理是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促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红色文化与高校舆情治理具有作用对象的一致性、价值导向的相通性和目的归宿的契合性,其在思想文化建设、舆论思潮统合、情感共鸣触发以及国民心态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舆情治理效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舆情治理,要从治理主体素养提升、传播话语的多模态性呈现、制度与情感的协同发力、媒介及载体的创新性运用等方面实现一体化推进。

    2025年04期 v.38;No.137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教育强国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指向和实践理路

    杨金丹;

    算法推荐、泛娱乐化和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其所产生的网络社会环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诉求和价值观念等,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教育强国背景下,从开展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之举、落实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尽之责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等三个维度考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指向,通过有效衔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和算法推荐的技术性,动态平衡校园人文的符号化和情感诉求的个性化,充分挖掘人文教育的精神内涵以应对价值观念的物欲化,从而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

    2025年04期 v.38;No.137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外语学习者心理因素调节下的学习策略对二语习得效果影响研究

    刘凤钦;闵敏;熊堃宇;

    文章以二语习得理论和学习心理学为基础,探讨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特别是心理因素,如学习动机、焦虑、学习信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学习策略下的外语学习者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学习动机和信心在策略选择与使用中起到关键调节作用。

    2025年04期 v.38;No.137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西畴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探究

    杨光秀;

    “西畴精神”是党和人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苦奋斗闯出的一种石漠化地区自强不息、苦干实干、迎难而上、敢为人先、担当作为的精神。“西畴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能推动“西畴精神”的弘扬迈向更高层次。近几年来,文山学院积极探索“西畴精神”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及其融入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法路径,育人成效显著,但融入内容的针对性、融入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方面仍待改进。因此,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强化教研活动、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切实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性。

    2025年04期 v.38;No.137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大学生网络诉求触发高校舆情的生成逻辑与应对策略

    吴志兴;苟延峰;

    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他们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诉求,以此维护自身权益,但这一行为可能引发的高校舆情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为深入探究此现象,需要从多维度分析大学生网络诉求引发舆情的生成逻辑。在此基础上,高校应正视并积极应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合理、理性表达诉求。同时,建立有效的网络诉求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并快速响应学生诉求,给予积极反馈。以此促进高校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共筑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5年04期 v.38;No.137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2018-2024):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杜廷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国家团结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解目前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中CSSCI收录的2018-2024年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研究成果丰硕,当前最大的研究热点为“高校”“大学生”和“民族高校”,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是“课程思政”“扎根理论”和“协同育人”。同时,未来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需要立足时代发展趋势,主动向多元化、数字化、实践化的方向发展。

    2025年04期 v.38;No.137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文山学院学报》“坡芽歌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正>“坡芽歌书”作为壮族口承文化遗产的瑰宝,自2006年发现以来,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日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录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第一部图载无字歌书,也是第一部应用图案识别歌名的歌书,全书以81幅图案为线索,一幅图案对应一首山歌,内容既有青年男女爱情的表达,也有壮族先民生产、生活场景的呈现,在音乐、美术、文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26年是“坡芽歌书”发现二十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发现,进一步促进对“坡芽歌书”及壮族文化的研究,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山学院学报》决定自2026年第1期起开设“坡芽歌书研究”栏目,现面向国内相关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公开征稿,诚邀赐稿!

    2025年04期 v.38;No.13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文山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正>《文山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文山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号为CN53-1216/Z、ISSN1674-9200,国内邮发代号为64-87,国外发行代号为Q8827。学报为双月刊(2月、4月、6月、8月、10月、12月底出版),大16开本,每期120页。第1、3、4、6期集中刊载社科类稿件,第2、5期集中刊载自科类稿件。设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边疆史地研究、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文学·语言研究、区域经济研究、生物资源开发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等栏目。其中,边疆史地研究、地方·民族文化研究、生物资源开发研究、区域经济研究为特色栏目。热忱欢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赐稿。

    2025年04期 v.38;No.137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