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文化研究

  • 关于丘北僰人的族属问题

    唐金明;

    岩洞葬习俗发源于长江中游以南的华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这些岩洞葬或悬棺均分布于武夷山系、五岭、湘、桂、黔以及川滇一带。使用岩洞葬或悬棺的民族均为苗瑶民族。丘北僰人由于在历史上可能长期被彝族所统治,在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文化上受到了彝族文化的一些影响,然而从其保留的独特葬俗来看,丘北僰人的族属应与苗瑶民族同根同源,彝族文化中从古至今绝无岩洞葬习俗。

    2012年04期 v.25;No.5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5 ] |[引用频次:1 ]
  • 探文山州砚山县者腊壮族舞蹈棒棒灯

    白云武;李梅;

    棒棒灯又称"龙眉登",流传于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批洒、羊格等地,是当地壮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所谓"棒棒灯"就是以敲打棒棒为主要动作,且有现场音乐伴奏的舞蹈,其"灯"者即"舞"也。当地"棒棒灯"虽无严格的师承关系,举行活动时却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及表演体系,是一种集宗教祭祀、舞蹈、体育、娱乐为一体的艺术活动。

    2012年04期 v.25;No.5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3 ] |[引用频次:0 ]
  • 云南西畴县木制水烟筒制作工艺调查

    张建林;孙华;王阵;

    水烟筒是云南的风俗文化之一,云南十八怪中有着"竹筒当烟袋"之说,而西畴县木制水烟筒在云南水烟筒中较有代表性。通过田野考察,深入云南西畴县木制水烟筒加工厂并对艺人进行走访和调查,详细了解了西畴木制水烟筒的加工工艺。

    2012年04期 v.25;No.59 7-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6 ] |[引用频次:1 ]
  • 彝族传统文化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迅速消失的现象及原因——以哀牢山区三个彝族村寨为例

    李玉军;

    彝族传统文化是彝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也是当今地方政府和学者重点发掘、抢救和保护的对象。彝族传统文化一般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受外界干扰较少的边远山区彝族聚居区保存较为完整。然而,在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落后地区的民族文化正在迅速消失。据笔者调查发现,彝族传统文化消失最快的不是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而是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地区。

    2012年04期 v.25;No.59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5 ] |[引用频次:4 ]
  •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其审美特征

    高徽南;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食文化以重保健、讲和谐、爱自然、追求美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新星。通过论述傣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征,探索傣族饮食文化蕴含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美学价值。

    2012年04期 v.25;No.5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3 ] |[引用频次:8 ]
  • 解读仪式中的象征符号

    周晓燕;

    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是人类学中仪式与象征方面研究的代表作,作者指出仪式中的象征符号有三个特点。文章从仪式象征符号的三个特点:浓缩性、符号的统一性、意义的两极性阐释作者的一些观点。

    2012年04期 v.25;No.5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引用频次:1 ]

历史研究

  • 由名臣李泌看中唐的边疆经略

    刘海霞;

    著名宰相李泌主要活跃于唐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其时唐朝转衰,战乱频仍。李泌亲历了唐朝边疆的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三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状况,李泌亲身参与的唐朝对边疆的决策,也反映了三朝皇帝经略边疆的观念。总体看来,三朝时期边疆政局动荡,中央政府急于平乱,然而政策上主动性不足;经济方面较为困顿,制定政策时存在着盲目的倾向;经略边疆地区的文化观念方面表现出礼与防并重,而随着局势的发展,也存在着无法坚持既有礼制的情况。

    2012年04期 v.25;No.59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7 ] |[引用频次:2 ]
  • 元明清时期文山地区开发史概述

    李和;

    文山地区开发历史,为文山地方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元明清三代是文山地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文山地区的社会经济较以前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2012年04期 v.25;No.59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5 ] |[引用频次:1 ]
  • 乾隆时期的云南边隘

    马亚辉;

    乾隆时期,云南边隘为中国连接西南外域之交通扼要,用于保疆固圉,查验出入国(边)境的人员与货物,亦可作为军事据点,进行情报与反情报活动。为加强边备,乾隆朝对云南边隘进行查勘修葺,以云贵总督为首的各级边疆官吏更是对边隘时常巡阅。边疆官吏必须熟悉边隘情形,如违反边隘管理律例,则被题参革职。乾隆朝对驻防力量较弱的边隘增派兵丁,边地土司亦参与其中。战争期间,乾隆朝禁闭所有边隘,断绝与邻国的一切消息与贸易往来。瘴疠亦对边隘驻防有着严重影响。

    2012年04期 v.25;No.59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5 ] |[引用频次:5 ]
  • 海上阴霾——西人东来对清朝前期海疆政策的影响

    刘俊珂;

    海疆政策是清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有别于前代的主要特色之一。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中国海域出现了西方早期商业殖民者的身影。西方人的到来使清朝的海疆安全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挑战。清政府在西方商业殖民者不断挑衅的压力之下,开始了对海疆政策的不断调整和重塑,当然这是在西方海上力量的压迫下所做出的无奈选择。

    2012年04期 v.25;No.59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引用频次:2 ]
  • 儒学对晚清礼法之争的影响——以伍廷芳和张之洞为考察对象

    张丹露;

    无论是礼教派还是法理派的修律思想实践都存在继承、运用儒学文化的内容。对儒学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促成了不同的修律思想。总体而言,伍廷芳和张之洞都继承发挥了其中"仁"、经世致用等精神。但是,张之洞视儒学为儒教,将其与封建政治紧密结合,固守其中的纲常理论,而伍廷芳则更强调儒学的社会文化意义,弱化其中三纲五常的部分,显得更为开放灵活。在修律中的表现则是:张之洞虽然积极主张并参与变法,但始终是传统伦理法内部的调节;伍廷芳则可以在继承传统法律"轻刑"、"仁爱"等思想的同时吸收现代法律中平等、尊法等内容。

    2012年04期 v.25;No.59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6 ] |[引用频次:2 ]
  • 也谈王莽改地名

    何畏;

    王莽改地名幅度很大,但仍只占全国地名系统的小部分,是州改名合理性、郡改名复杂性与县改名混乱性相结合的复杂事件,不能简单论断。王莽改地名体现出不平衡性,在层级上主要集中在郡,在地域上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改名与命名是有区分的,这两者都是王莽整体执政方案的一部分,主观上有通盘考虑,而改名是施政需要与"应经"擅改的结合,是进步性与危害性的结合。

    2012年04期 v.25;No.59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6 ] |[引用频次:6 ]
  • 从平吴战争看晋武帝对异姓权臣的防范

    董慧秀;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力排众议,积极筹划平定孙吴实现统一,但在整个平吴战争中,从战争的筹划到平吴将帅的任命和指挥,晋武帝处处注意对异姓功臣的防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魏晋禅代、权臣篡权的历史教训让晋武帝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所以防范异姓权臣就成为晋武帝施政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012年04期 v.25;No.5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1 ] |[引用频次:3 ]

文学·语言研究

  • 世纪之交的诗歌生态话语分析——陈仲义《中国前沿诗歌聚焦》之解读

    张羽华;

    厦门城市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仲义的新著《中国前沿诗歌聚焦》在中国新诗研究上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局面。他以个人的眼光,前沿的视域,严谨的问题意识,野性的思维在近20年的诗歌场域里的前沿地带探索出一种优质的诗学资源,注入鲜活的诗学理论,拟定出一套全新的诗学话语建构体系。

    2012年04期 v.25;No.59 59-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 论柯仲平诗歌的“群众美学”形态

    赵敏;赵锐;

    在柯仲平诗歌中讨论的"群众",并非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的血肉之躯,而是一个被不断抽象的政治概念,这一概念与文学不断融合、衍变,乃至形成一种独特的表达形态。提出这一论题,旨在尝试一种解读实践,即通过阅读"群众"话语的历史形成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探寻现代革命诗人在求索现代性的过程中存在的历史囧态。

    2012年04期 v.25;No.59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5 ] |[引用频次:2 ]
  • 《金锁记》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及其分析

    布小继;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也是她后期创作中的用力点之一,由其衍生出了好几个文本。对《金锁记》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发现像张爱玲这样的中国作家为何难以在西方文坛取得成功的原因。

    2012年04期 v.25;No.59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2 ] |[引用频次:2 ]
  • 爱、恨、仇——《八月之光》中乔与生命中女人关系的萨特式解读

    章艳萍;

    《八月之光》的主人公乔性格孤僻冷漠,给人留下了无情凶残的印象。然而在他的内心,也曾有过对亲情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生活对他的残酷磨炼使他失去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信心,最终成了读者眼中凶狠的杀人犯。文章从萨特"为他人的存在"这个角度来分析乔与他生命中女人的关系,从而探讨他的内心世界。

    2012年04期 v.25;No.59 74-7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2 ] |[引用频次:1 ]
  • 希腊神话:技术隐喻与人类中心主义预警

    周海峰;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对技术的依赖就没有停止过。通过对希腊神话中与技术获得及其运用相关的隐喻(包括部分直接描写)予以分析,试图将人类早期对待技术的态度、观点进行总结,并以此对希腊神话中所蕴含的部分生态思想做评价。

    2012年04期 v.25;No.59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4 ] |[引用频次:3 ]
  • 文山方言与普通话相互渗透调查报告

    雷丽;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词汇是普通话词汇丰富发展的不竭源泉之一。方言有其自身使用的价值。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以普通话顺利进行交际。在方言区推广普通话,从一定角度看,是推广文化,普及教育。文山方言与普通话承载着各自的历史使命,它们之间是并存并用,相互渗透。

    2012年04期 v.25;No.59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6 ] |[引用频次:2 ]

理论研究

  • 掌握革命的武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再解读

    于阿专;

    在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创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一定程度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理论的探讨,这一理论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尤其是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经验和借鉴意义。

    2012年04期 v.25;No.59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5 ] |[引用频次:3 ]
  • 论建构主义与生活化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可能性

    朱供罗;曾威;

    "建构主义"与"生活化写作教学"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一致性:一,两者都重视生活化与真实性;二,协作与会话在两者间都有重要作用;三,两者都强调"建构"的重要意义;四,两者都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基于此,文章认为,建构主义与生活化写作教学存在结合的可能性。

    2012年04期 v.25;No.5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引用频次:2 ]
  • 唐代孙过庭《书谱》所蕴含的哲理探析

    辛魁鹏;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是一部专门教导书法学习者的经典论著,它不但有专业的书法语言和很深刻的教育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学习者有极大的益处。

    2012年04期 v.25;No.59 96-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高等教育研究

  • 高校学生淘汰制度:实践困境及其完善

    陈建利;

    高校学生淘汰制度是以学业成绩为依据,淘汰不合格学生的一种学籍管理制度。它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学风、教风等方面的建设。高校学籍管理中面临着考试制度不健全、被淘汰学生再准入成本高等困难,需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促进学生淘汰工作的平稳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2012年04期 v.25;No.59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引用频次:2 ]
  • 美国高校人性化教育管理特点探析——以美国林登沃德大学为例

    马怀忠;

    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如何保持学校竞争力和持续性发展是每一所高校面临的挑战。以美国密苏里州林登沃德大学为例,从教育体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后勤服务、德育教育、奖学金制度等方面,探讨美国高校多样性、自治性和竞争性的特征,分析美国高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管理理念,阐述美国高校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并兼的特点以及唯才是举、自由开放、严谨求索的价值观。

    2012年04期 v.25;No.59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6 ] |[引用频次:2 ]
  •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顶层设计的基本路径

    钱结海;

    顶层设计是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的迫切需要。顶层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路径一是课程化处理,修正实践教学无序状态,其中心任务是编制课程标准;二是专题化处理,以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为灵魂,对实践教学实行任务群管理;三是项目化处理,抓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项目管理和项目教学;四是特色化处理,着重抓好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载体选用工作。

    2012年04期 v.25;No.59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4 ] |[引用频次:6 ]
  • 对西学东渐时代文人画形式美的再认识

    刘刚;李春燕;

    随着西方图式的形式审美观念的传入,传统文人画的形式美附庸于内容美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从高剑父、高奇峰"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开始,到徐悲鸿、林风眠等各不相同的中西融合,再到吴冠中等人对形式美的推崇,开创了文人画形式美的新传统。通过对文人画形式美发展脉络的再梳理,可以认为在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中,形式美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意识得以体现。

    2012年04期 v.25;No.59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 “古今通融 中西合璧”的创作典范——试论王建中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

    周琨;

    著名音乐家、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他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钢琴演奏技法及创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意义的探索,大大丰富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他的钢琴作品无处不散发着生动的民族气韵、清新的时代气息、鲜明的个性特征及"中西合璧"的艺术光彩。

    2012年04期 v.25;No.59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6 ] |[引用频次:10 ]
  • 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张应梅;黄兴亚;陈浩;

    文章拟从分析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出发,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寻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2012年04期 v.25;No.59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 何正廷客座教授

    <正>1939年10月生,壮族,云南西畴人,中共党员。1964年8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同年9月分配到云南省统计局工作,1970年调民政厅,先后任社会处副处长、农救处副处

    2012年04期 v.25;No.5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